来自SeafoodNews 3月9日消息,针对能源供应,世界目前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尽管专家多年来一直建议减少对石油和煤炭的依赖,但大多数国家仍将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来源。
三年前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尚未停止的俄乌冲突,突显出全球能源供应链的脆弱性。随着能源价格飙升,化肥和粮食生产成本也随之上涨。
虽然农药和化肥对海产加工业的影响不大,但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无疑会给该行业产生长期影响。
能源用于海产业的各种流程中,在生产环节中,捕鱼船和岸上车辆都需要充足的柴油和汽油供应。当产品抵达加工厂后,生产设施及加工机械在分拣、准备和包装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电力。
在物流过程中则需要更多的电力和燃料完成,一旦产品到达销售点,还需要更多的能源和燃料。虽然很难量化能源危机对海产品加工业的影响,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成本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连锁反应,最终需要通过提高消费者价格来抵消。
不断攀升的能源成本是否会迫使海产加工业陷入困境?
截止2022年底,海产品和一般食品加工和物流的普遍状况今非昔比。如今,该行业面临着关于原料和劳动力是否可负担起的“新常态”,使问题更加复杂。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带来的涓滴效应,影响了海产加工设备的运行成本和包装过程中使用的常用材料的成本:
比如塑料,塑料是整个食品加工行业所需的一种资源,主要用于包装,由于制造所需的石化原料价格上涨,塑料变得更加昂贵。从好的一面看,塑料成本的增加,迫使改用纸板、纸张和竹子,可持续包装等替代品更具吸引力。
二氧化碳是肥料和生物燃料工业的副产品。随着这些产品变得更加昂贵(或稀缺),二氧化碳价格也随之上涨。二氧化碳广泛用于饮料行业,同时也被用作一种保鲜剂,封存包装货物的新鲜程度,应用于广泛的食品加工业。
随着全球面临持续的全球能源危机所带来的新挑战,海产加工业需要审视公司的支出并优化支出的方法,“自动化”将是解决方案之一。
注释:涓滴效应,又称渗漏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